传染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难以区分的特点。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流动频繁。只要防范措施稍有失误,传播疾病的速度就很难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医疗场所来阻止病毒的传播。专业的传染病房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优质的治疗,也为健康人群提供安全便捷的隔离措施。综合医院传染病房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护理区设计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通过空调系统建立空气压力梯度,使气流有组织地流动,从清洁的一侧流向污染的一侧,可以采用三廊布局的形式,中心设有医护人员走廊、半污染走廊,两侧设有病房,外侧设有病人走廊,为污染走廊。医生走廊和病房之间的墙壁设有观察窗口和传输窗口,让医护人员观察病房的情况,传递食物和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概率。
2、分区设计严格
传染病区一般分为三个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区,每个区域必须独立设置,不能共享。清洁区:是医护人员、探视者等健康人群的活动区和清洁物品的储存区。污染区:是传染病患者活动、停留和治疗的区域。独立的污染区还应通过排水、空调系统等各种技术手段,确保污染源不进入其他区域。缓冲区:缓冲区主要是防止传染源在人员进出后通过空气渗透传播,这是传染病房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它应该设置在干净的活动区和护理区。
3、人流量和物流设计
组织人流和物流是建设传染性隔离病房的首要前提。在接受传染病治疗的医院,必须严格规定人流、物流、车流的清洁和传染路线流程,清洁路线相互分离,不相互交叉。疑似病房和确诊病房应分别设置。必须分别设置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并遵循咨询。→检查(医疗技术部)→治疗(病房)→监护(ICU)房间布局的流程安排。
医护人员直接从医护人员专用出入口进入清洁区,其正常活动区为清洁区。当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清洁区进出污染区时,先通过更衣室脱下清洁区工作生活中使用的衣服,然后进入二次更衣室配备三层防护服,再通过缓冲区空间进入污染区医疗走廊,再进入诊所或病房等医疗室。缓冲室应设置移动水洗手设施。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通过外围走廊(污染通道)进入病房。
医护人员进入出入口,存放在清洁区。当需要送入污染区时,由专用传送室的双传送窗口传送。在病房区,病房靠近半污染走廊的墙壁上有一个双传送窗口(也有医疗观察窗口)。污染区产生的废物和尸体必须通过污染走廊运输到集中的污物收集空间。经过强制消毒,专用污物电梯将运输到污物出口的一楼。
传染病隔离病房的设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一旦出现错误,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必须引起工程师和施工方的足够重视。随着医疗建筑设计体系的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为患者服务。